和忙忙碌碌挣脱生活的残酷相比,学会投资自己才是一剂良药

文/Mr.蜗牛

1.

美国有一个女作家,名叫芭芭拉·艾伦瑞克。

她为了寻找贫穷人民的真相,曾隐姓埋名潜入美国底层社会,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

她在不同城市间流转穿梭,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仅靠着根本不足以维持生活的1,000美元,先后住过六个城市,当积蓄消失殆尽她为了维持生计当过服务员,零售员,清洁工,老人服务等等。

最后把这些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本书幽默,沉重,却也渗透着寻求更好生活出路的辛酸,但最主要的是它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她发现周围和她一样努力生活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困局当中:

因为钱不够,不得不住在偏远的地方来节省房租。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逐渐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这种处境无遗也折射着一些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往往会不自知的陷入这样的思维道路的坑洼当中,因为没充足的资金维持生活开支,所以就想要靠兼职来挣更多钱,最后东奔西忙钱没挣多少,时间却在慢慢流逝。

时间流逝到不可怕,可怕的是兼职所带来生活的短暂改善只是昙花一现,一旦停止工作,生活立马会复原到最初状态,然而这一生又怎能靠兼职活着。

为省些房租,可从来没有考虑到自己强撑着一天工作后疲惫不堪的身体,回来路上还要挤上两个小时的地铁,一进家门丢去包包,退去外套一头扎在沙发里,只想“葛优躺”来复原这一天所消耗的能量,根本无心考虑空余的时间为自己充充电。

……

这样的生活就像陷入了西西弗斯式的思维困局当中,始终把你禁锢在永恒的当下,像双脚上镣铐着一个铅球,始终让你无法跃迁。

2.

寻求改变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心之所向。但一个有高效率的行动者首先需要一个更深度有效的认知,一个没有深入思考的行动,很可能把你带入一个费尽周折却收获寥寥的行动当中。

有时尽管我们很努力,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听到“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努力工作就会出人头地”,亦或者“我们就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

这些说法已经听到让人反胃,但没有人告诉你,就算你“努力工作,拼了命的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现自己依然深陷在贫穷和负债中,甚至还越陷越深。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你,或许“努力工作”并没有多大的用?

因为现实太残酷了,残酷到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这些现实,从而宁愿选择相信一个自己编造的谎言。

我并不否认努力的重要性,但正确的努力更重要。

我们需要摆脱短视,不只为今天的生活而是为10年后的生活而努力。专注学习,比身边人拥有更多有效信息,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不断投资自我,增加稀缺价值,让自己财富增长,吸引资本,继而投资更多项目,慢慢地走出底层,和旧日的贫穷说再见。 

3.

我们像堂吉诃德一样拿着刀戟在生活披荆斩棘,紧紧盯着眼前发生问题,却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增值资产。”

要摆脱这种西西弗斯式的无意义的苦役,只有一条路可走:不断投资自己。 

集聚自己的所有,包括时间和钱,来使自己变得更具竞争性。才是改变现状最有力的办法。

比如说,考一个职业资格证,学习一种语言,练习一种技能,提升一下学历等等,长期来看都会为你增加价,提升竞争力,在自由市场上,拥有更多机会,自然也会有更多薪水。

有一些人,因为一直生活于贫穷之中,会渐渐失去判断力与自制力。

然而又将仅剩余的时间与金钱,都用于低廉的消费和娱乐,而非技能的增长与修炼。

这种如电池消耗般日渐衰减生活,毫无理性的投资可言,令自己的生活,一直往LOW里走,往贫贱里走。

长此以往,希望尽失,最后甚至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来替你实现,这样一来,又一个的悲剧就发生了。

更新观念,投资自己,调整生活方式,努力工作,不要依靠他人,这不仅是是责任,也应该是牢记的良知。

4.

写了这么多,肯定有人觉得我鸡汤撒的满地是,但我最想灌的一碗鸡汤却是:把你的不安全感,发挥在对自身本事的危机判断上,而不是表面的多少钱。

哪怕是焦虑,迷茫,最好也焦虑在“我尚没磨练出一个具备不可替代性的技能”,迷茫在“我尚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能力体系,我尚没有完全拓展开自身视野的局限。”

二十啷当岁,大好流年,就是要自己去长本事长见识的,因为在这个黄金阶段,你为其付出的所有代价,日后都可加倍偿还。

评论
热度(8)

© 左岸读书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