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思考了没有?

文/若水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说我们看了多少资料,看了多少书,或者是做了多少事情,写了多少文章,而是针对这些视觉上的和听觉上的给大脑留下的影响有没有深入的思考,最终通过思考领会出为我所用的知识和经验。于是这样一个题目跳进我的脑海:今天我思考了没有?

我们为什么要写日记?

很多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尽管是流水账,却也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记录。前些日子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奇特的一生》,文中的主人公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记录自己对时间的花费,让我的感触很深。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的溜走,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察觉。有没有认真的统计过自己每天具体工作了多长时间?或者说更多的时候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吧,那些毫无意义的麻木大脑的行为以及单纯的追逐精神的愉悦,最终发现太阳又在不知不觉中落山,一天的时间又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更有甚者,“一些人”自己还在忍受无聊的煎熬,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却还在不断的将自己对生活的一知半解宣扬给身边的人,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种暴行。真该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下这些人的人生,让他们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或许上面说的“一些人”也包括我自己。所以要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日记来提醒自己,每天都应该思考,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要好好活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身边的人看起来就是在浪费时间。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有意义?单纯来解释是无法定义的,只能依托真实的事情来赋予。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又不违背法律和常识,那就应该是对的。那么“好好活”的定义也是如此:只要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做的事情,就要好好做。

关于“情绪大脑与理性大脑”

这里引用刘未鹏先生文中的一段话:只要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无可能,而且只要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强大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往深入了想。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去推敲,抓住一个漏洞则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理智与情感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特别是这个情绪大脑与理性大脑的一些差别,解释的很到位。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已经犯过的错误找到一个看起来合适的借口,来说服自己或者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比如我们丢了东西,多半会去诅咒偷东西的人,而很少会去责怪自己没有把东西放好,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夫妻双方因为某件事情而开始争执的时候,双方都会能够验证自己是正确的理由,如果没有一方提前认输的话,就会出现一种僵持的状态。如果真的有一方坚持不住承认自己的观点的错误的时候(有些时候并不一定错的),另一方往往会对自己的观点更加坚信,除非有另外一种情况发生,比如一些外界因素的介入,来评判出这件事情的对错的时候,才有可能将这种情况改变。从这样的生活中的常见案例可以看出,情感大脑是多么的强大。

每天的思考

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哪怕刚开始只是一个标题,只要有了一个很好的标题,我就有信心将这篇文章写出来,不在长短,而在于里面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或者再奢望的多一些:自己的这些浅薄的思考有没有给更多的人启发?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双手,键盘,大脑,眼睛,耳朵的配合之下,将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的过程,其实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因为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通过文档来记录。每次自己写完一点东西之后,还要再多读几遍,有时也忍不住要评价几句,比如:嗨,这家伙写的真不错!(夸夸自己,哈哈)有时会不尽人意,但只要是自己经过思考写下来的东西,就应该让它原汁原味的存留下来,毕竟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为了思考而写文章,写东西只是记录自己思考的一种手段而已。或许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也会鼓动身边的人多写东西,在这里给他们道个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的方式。

那些一直亏欠的东西

曾经给自己说要完成这个,完成那个,最终却没有多少坚持下来。很多人都说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自己心里想着成功,并把简单的事情重复的做,做到极致。但懒惰每每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就像前面说的“情绪大脑”,我们总是在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给自己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一点安慰。看着电脑硬盘里堆积的资料与文献,却始终不敢正式面对,还美其名曰“先收藏着,有时间再看”,鬼知道自己的时间都溜到了哪里。于是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最低的标准:每天写点东西。刘未鹏说: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但知识不是局限的知道,而是要通过自己思考后转化的东西。于是期望自己能在每天写点东西的基础上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哪怕就是对一句话的阐述。这不正是自己在《一点点是多少》中的思考么。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还是多思考一点吧,每天在即将进入睡梦的时候,回顾下自己一天的生活,问问自己:今天我思考了没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就赶快找个自己不太明白的事情思考一下,或许睡梦中真的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呢。

左岸记:评论是对阅读最好的思考。我为什么要求自己去写文章的读后记呢?就是要在阅读过后停顿下来,去通篇思考我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有什么是我还想知道的作者却没有说的,有什么是我以前模棱两可现在得到新的启示的。我自己的感觉是,不要为评论而评论,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会让我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不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思考的方法,推荐张五常先生的这六条思考方法。

评论
热度(1)

© 左岸读书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