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成功可以复制 你将于何处粘贴

文 /符毅

有人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做名人,无法过自己的生活;做平民,无法过别人的生活――这就是悲催的人生。

既然是悲催的人生,我们凭什么要按你说的活。

1

2016年11月《中国青年报》报道,北大副教授、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这是一个拼成败比输赢的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被各种标准挟持,外形、作派、收入、消费、房产、座驾等等,清晰界定着你的阶级。

要过标准化的人生,所以活着不易。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 

2

近日,福建福州一位自称本科毕业的年轻男子在天桥上边摆摊边看书,摊前放了张纸牌:“把钱投资给我比给乞丐更有价值”,每人收5元,还登记捐钱者联系方式,称日后成功会回馈他们。

该男子自称遇到了点困难,想要寻求帮助,希望有人能够给他投资。并坚信 “等我看完这些成功学的书之后,我会有更多创业的方法”。

为什么总是有人想要直接复制别人的成功。

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

就算成功可以复制,别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完全不同量级的平台上,你那点体量,又往何处粘贴。

《脱口秀大会》上李诞说得好,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当你问别人如何成功的时候,其实你并不了解自己,而那些成功人士只会告诉你:做自己就好。

3

5岁时梅西开始在街区少年队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11岁被诊断出侏儒症,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梅西的治疗费用。母队纽维尔老伙计不愿意为一个前途未卜的孩子支付这笔费用,一度觊觎梅西的河床队得知他的顽疾后也打消了“挖角”的念头。2000年,他被教练库卡看中,来到了巴塞罗那。

梅西身材矮小,身体不强壮,绝对速度也不快。可为什么梅西取得了成功!

如图所示,每个人的才能分布是锯齿状的,梅西的启动速度、敏捷性、人球结合能力、进攻、射门能力很突出,其它技术指标则比较平庸。

成功的人就是充分的了解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华盛顿曾说:“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已无限接近最好的自己。富兰克林出身贫寒,只念过两年书,当了十年印刷厂的工人。同样还是富兰克林,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功臣,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之一,是美国的“缔造者”。说起“美国梦 ”,美国人民最先想到的就是富兰克林。因为富兰克林用他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无论阶层、独立自主、不懈努力的“美国梦 ”精神内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不要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4

最好的自己是否等于成功。

如果最好的自己都不成功,我们为何还执着于做自己。

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

成功就是获得自由度,当你想当的人,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去你想去的地方。

周杰伦在台北一个单亲家庭长大。3岁时,母亲见他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

周杰伦对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并开始写歌。1997年9月,周杰伦的表妹帮他在《超猛新人王》报了名。节目主持人吴宗宪也是台湾阿尔发音乐的老板,他安排周杰伦表演钢琴伴奏,表演那天演砸了。站在旁边的吴宗宪摇摇头,顺手拿过歌谱看了看,发现他还能写歌,便邀请周杰伦到阿尔发写歌。

但让吴宗宪感到不可理解的是,周杰伦创作的歌词总是怪怪的,音乐圈内几乎没有人喜欢。

一次次失败后,一直渴望在歌曲创作方面有所成就的周杰伦迷茫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音乐之路还能不能走下去......

吴宗宪看到了周杰伦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他决定让他自己走上舞台,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2001年初,这个一天说不上两句话的小伙子居然一鸣惊人。他的第一张专辑一上市,就被歌迷抢购一空。在当年的台湾流行音乐评选中,《杰伦》一举夺得台湾流行音乐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最佳制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项大奖。

我努力不是为了让你喜欢我,而是为了让我更喜欢自己。 

5

有人说,我没有独特优势。

尼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只有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尼克将自己的克服困难的故事传递给大家,最终成为一名励志演讲大师。2005年获选澳大利亚年度青年,2010年出版自传式书籍《人生不设限》

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

16世纪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一生命运多舛,打过仗,当过俘虏,坐过牢,左手还有残疾,一度穷困潦倒。他有作家梦,53岁,他写出《堂吉诃德》。

从新认识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 

6

“我是谁!”

我们总在意别人,却忽略了自己。

我们常问:“你是谁?”,却从未问过“我是谁!”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真诚的面对内心,不夸大,也不谦虚。

鬼谷子说:“己自知而后知人。”

了解自己是做自己的开始。

朋友鸿,30出头,喜欢窝在家看书。他文采不错,不时发些格子文章。16年国庆,他说工作挺没意思的,计划辞了,每天在家里看书,靠写作的稿费养活自己。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做自己很舒服,但是可以持久吗。

我说,缺乏生活阅历的人写的东西无法打动人。有句话说:“你的文字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鸿说,都梁没有上过战场,可他写出了《亮剑》。

都梁,50年代出生,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参军,曾服役于坦克部队,几年后复员回京,做过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

都梁自己就是一本书。

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这个灵魂是你的感情,而这种感动的根源还是生活。

人与人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最好的自己是高山,有些人最好的自己是洼地。有些人最好的自己是大海,有些人最好的自己是沟渠。

7

有朋友说,做自己很容易呀。做了自己,我就可以什么也不做了,反正我自由自在就行了。

做自己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做自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自己不是放弃,是放下。

YouTube有个叫Primitive Technology(原始教育)的博主视频,可算是视频界的清流。他的视频是一本“离家出走却能活下去的生存指南”,没有手机,没有刀,没有火柴,啥也没有,在森林里该怎么办。而这个原始小哥就算只有一条裤衩子,都能好好活下去。他在视频里示范的最多的,就是钻木取火,只要有火啥都好办。他还土法自建篱笆泥墙小屋、圆顶茅屋,用两年前造的石锛制作弓箭,用树皮纤维织布。制造弓式鼓风机、掷矛器、捕虾笼,栽培木薯和大薯等等。自从他15年在YouTube上注册到现在,已经有6百万的粉丝了,4亿的观看总数。

用心做复杂的事,很简单;用心做简单的事,很不简单。

允许自己无所事事,允许自己偷懒拖延,但绝不允许自己失去生活的意义。

8

朋友说:“你举这些特例有意义吗?无法证伪,更无法复制。”

“你这篇东西和其它鸡汤文和成功学一样,看时热血沸腾,用时一无是处。”

“你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吗!”

“我还在努力。”

去年有本书,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采铜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对“人”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偏差,对“成功”和“厉害”有太多误解。我们会简单地认为,一个人赚了很多钱就是成功,就很厉害,然后向这些人看齐。这是一个常见的思维陷阱。一个人很有钱,或许是因为运气,或许是真的实力非凡,而更可能的是,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并且结合了自己的优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开疆拓土。如果后来人又去效仿他们,走跟他们一样的路,就会发现,这条路已经太过拥挤。

而追求最好自己的路注定是个性化的,伴随着阵痛。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替代你变得优秀。

成为最好自己这个命题,没人能给你标准答案,因为我做的是A卷,你做的是B卷,他做的是C卷。

9

朋友说:“扯了半天,我还是不知道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参考答案。

那个最好的自己。

他很独特,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不盲从,在潮流面前能保持独立思考;

他精研至少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的造诣远超绝大多数人;

他有很强的“自知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能成就什么;

他总是在行动。

他总是持续而精确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启动、维持、优化、推进、深入自己喜欢又有用的一件事情。

他见效不快,可效益在累积。一天两天,他没有变化。一个月两个月,他变化不大。一年两年三年,日积月累之下,蓦然回首,他已在那里。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它无法传授。你不断的看,不断的想,做着做着,他自己从你心里走出来,他叫智慧。

评论

© 左岸读书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