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知”的认知,从思维分层谈大脑的圈地运动

文/王一凡(king@zchinaz.com)

此文仅仅献给五天前的@廖超国 《对“认识”的认识》2017-12-29。(4号那天一口气写了一万三千字,太长太乱就没直接发。今天13号,把原文分割整理为三篇了)

在11个月前我在左岸发布了一篇《进化论...》,事后发现,我错了,错在把它写得太过复杂了。如果更娱乐一点,或许能吹起半点漪沦。好了,下面是社科科普时间:

《第一篇:思维分层、思维的三个层次》

一句话总结:

思维分为三层,物质基础层(底层)、大脑区域分工间的合作层(中层)、文化层(高层)。

当绝大部分“读书人”谈思维、理性的时候,谈的都是中高层。但如果你们不知道底层,意味着你们对中高层也会处于极度无知无序的状态。因为三个层面的东西都是完全融合在一体的:当我们谈论认知思维心智理性的时候,其实我们只是在讨论大脑。

一种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演化,偶然的随机的诞生了鬼斧神工的,而且以人类认知的极限还特么无法理解其80%的生物计算机:人类的大脑。

【思维底层】

物质基础层(底层)

你们的智能手机里一定有不低于11个的传感器,相机、扬声器、麦克风、气压计、陀螺仪、距离传感器等。有没有觉得和生物人的感官十分相像?但并不精准。其实还有方向感、时间流逝感等一系列的物质层面的生物感官。

对思维类读书人来说,一定要花几个小时去看看人各种感官的生物机制,真的和你们摸着键盘就高谈的理性不一样。推荐阅读《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杨雄里等译-第5版,《生理心理学》-尼尔·R·卡尔森-第6版。

左、右半脑各自分工,这点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不知道就百度),但大脑功能的分工并不仅仅于此。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接近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大脑不是神经元一诞生就有一幅如此完美的感官,而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缓慢的发展出各种感官器官。也就是说,只有当出现新的感官的时候,大脑皮层才会对于的扩展相应的处理机制。基本上每一个感官都会对应一部分的大脑区域。(荷尔蒙激素之类的问题我就不谈了,不然又要拓展3W字)

1975年电影《飞越疯人院》讲述的“前额叶切除术”就是对此最完美的阐述,人类可以通过对大脑部分区域的切除,就等于切除了你的某类功能,例如语言能力、视觉能力,医学上都是有相应的案例的。1949年Moniz凭借“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手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个人得此次此奖)。诺贝尔官方网站那段英文解释很难理解,我把它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就是:切除脑白质(Lobotomy),人有极大可能变得智力低下。

这种手术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一定范围的使用,主要用在医治一些精神疾病,手术后能感受到明显的性格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971年电影《发条橙》也是类似手法,外在的强感官体验,会对人的大脑造成物理伤害!你们没听错!一个人如果情感受到强烈的打击,会对身体和大脑会造成物理攻击!!!

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我看到美臀和制服诱惑会不自觉的血脉膨胀,差不多就是这种物理的生化的改变,很有趣吧!至于杨永信和豫章书院的故事,对不起,我不太关注新闻,我老老实实在斗鱼、熊猫看球都能被网友刷出来让我看到这类新闻,我也是醉了。我真的很喜欢你们这种为正义而四处写弹幕、发微博评论的精神。

哦,写到这,又要多嘴了。婴儿时期,父母的拥抱、抚摸也会对孩子大脑发育造成物理改变。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话:(好吧,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有点印象)。推荐去看看《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这特么才是正统的、科学的心理学著作。

/折磨 啊啊啊啊,害我又想去刷一遍这本书

再跑个题,致敬乔布斯,致敬智能手机革命

【思维中层】

大脑区域分工间的合作层(中层)

抱歉,这个层次属于未知领域。因为人脑神经元是亿来计算的,排列组合之下,会产生指数的指数级增长。可能很多人压根对指数级增长没有概念,那就来做一个经典的学城千问:

千问时刻:一张A4纸对折多少次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你们先去感受一下这个小实验,然后再回来感受大脑的机制。A4纸实验是成倍增长,而大脑神经元的组合是指数倍的增长,我知道你们和我一样无法感受什么是指数增长,只需要知道有点复杂即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桎梏人类脑科学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大脑太过于复杂,思维的运行机制至今是个迷。

(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机遇..那些狂热爱好者们..来征服它吧)

研究大脑的研究,叫神经科学、神经认知、认识科学等。有三个极其重要的技术: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重点在fMRI)、脑磁图 Magnetoencephalogram(MEG)。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EEG,没错,这是一个单词)。另外还有事件相关电位(ERP)等。千万别以为很神秘,我打包票,你们在各类电影和TED演讲里都有看过!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百度!百度!

在此领域,我最想先知道的是,①记忆的存储过程,为什么是模糊化。有印象、但又完全说不清楚有什么印象的那类记忆。这和计算机数据的存储机制相差太大。②推理和类比的思维机制,也就是常说的思维。

对了,我把语言符号的大脑机制也放在这层,绝大部分心理学也放在这层。

【思维高层】

文化层(高层),这个层面就开始进入社科领域,基本上围绕着经济学和社会学。

"思维"这个课题,一般来说会被划分到心理学和生物神经学领域(其实还有语言学),但我坚持认为这个层面上的应该划分到思维分层的中间层去。因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文化层解释“思维”,是可以和前面两个层面割裂开的。

这里需要对思维进行一个界定。思维一词来说,其实我更加喜欢"认知"这个词,不会产生误解。和绝大部分公众认知相左的是,思维课题里压根没有如下词汇: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全局思维、发散性思维。

你们没听错,这类词汇仅仅只是公众对某些思维的描述,压根和"科学的划分思维"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不包括IQ、EQ、AQ,虽然很多心理学教材会提到。很多类似词汇都是很多泡沫式畅销书的常见噱头:读后往往有得,其实很不得到。

对思维略微正统一点的划分是:

感觉、知觉、记忆

语言、人格、情绪

面对经济社会的行为选择、面对文化社会的习得、理性

和物种演化图一样,人类的思维在文化层的演化,也会有“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人类史最近250年的科学大爆发,引发了文化层面的思维大爆炸。因为篇幅,今天只讲思维在文化层的一个切面:今生是第一次,大脑的圈地运动。

【思维高层之:大脑的圈地运动】

这一部分,是我想对所有思维类读书人说的话:『今生是第一次』

思维、眼界和格局

文化层面的思维过程,遵循着一个极致简单的原则:直接模仿。18岁前你的性格、行为和思维77%是模仿你成长环境里的所见所闻,人类尚未完全破解大脑谜题,另外一部分是预留给基因遗传等生物因素的。大众媒体里的所谓格局、眼界、思维其实和你电脑存储小电影一样,唯有"遇见过"才可能被模仿。

基督宗教人数的庞大、伊斯兰不吃猪肉,中国人吃狗肉等习惯都是类似案例。重点并不在于大家的价值观取向,而在于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环境。

你们去印度尼西亚把他们的孩子抱到中国的家庭当做汉人来抚养,他一样会觉得猪肉好吃。你们随便把那个中国人丢到美国的原生家庭抚养,他一定会很America。和亚洲式性格开朗、腼腆、内敛等性格特征完全不符。李敖的大女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李敖自己也说,他女儿一点也不像他(花钱方式、性格)。

就是如此极致简单粗暴的原则:直接模仿自己的成长环境。也就是鸡汤里常说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在一起。

这个阶段的思维叫做『社会化』,从社会环境中习得(模仿)

大学四年里我解开了三个困扰着我的谜题,为什么我不说脏话,为什么我没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我不吸烟打牌打麻将。后来发现答案非常简单:我妈。因为三四岁父母离婚后,我就随我妈去乡下外公家生活。在我家,我妈从不在我面前说脏话,老中医的外公禁止家族内的人在家里打牌,我家没有任何家暴的事情发生。又因为外公家不是在农村村落里,方圆好几里地只有我这个小家族10多个人,所以我们小家族与农村文化基本处在完全隔绝的状态。我农村小学同学三年级下课后,他们就以村为单位三五成群的在操场上炸金花(玩钱的,我至今都不懂)。他们之所以玩,是因为他们家长玩,村落里同龄人没事就坐在一起玩。而,我的成长环境压根没有这个娱乐选项。我的那三四个习惯压根和我自身的理性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因为我妈,完全是因为我的成长环境,完全是因为直接模仿。

这种『社会化』习得,这种直接『模仿』竟然完美解释2012年以来我在心理学领域里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包括佛洛依德、斯金纳、罗杰斯等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的理念。2017年年末,我把心理学里的成因解释,完全归结于一个词:直接模仿。所以,斯金纳一直都是我的三个偶像之一,至今未变。

几乎所有非专业出身的人,学心理学的初衷,都仅仅是为了理解『性格』

性格的成因也完美符合『直接模仿』。前面谈了(吃猪肉问题)文化环境的直接模仿,会导致某些行为呈现区域特色。也谈了(王一凡不抽烟问题)家庭成长环境的直接模仿,会导致某些个人行为特色。其实,在性格上,这种模仿更加表现的淋漓尽致。嘻嘻,没错,要祭出我谈了一万遍的曾经激荡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经典四万字长文《永乐大帝二世: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梗。你们自己去看此文,文中提到的一个理念十分清晰:

政府官员家庭、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经商家庭和农村家庭背景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会带有强烈的各自的特色。到现在,我基本可以给出成因:直接模仿。翻译成人类的话就是,你们的思维倾向和行为,你们以为是你“自由意志”的结果,其实只不过,是你一直在模仿你的成长环境,仅此而已。

【总结】

此文是第一篇,先讲述了思维的三个层次。最想表达的是最后一段的『今生是第一次』的理念。人只不过是由基因捕获周围物质(食物)而拓展而来,基因本身并没有带着你父母的记忆、经验和罗辑思维。很多思想,其实都只不过是后天“社会化”的结果,是一种习得,是一种极致简单的“直接模仿”。

性行为的社会化

在《王一凡社会学》的社会化一节里,我说过江西鄱阳湖年轻白鹤式的迁徙动物的迁徙行为,是来自于模仿父母(社会化)。今天用"性行为"再来阐释一下社会化。性是自然界动物的本能,话虽没错,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需要划分:生理上的快感的确是进化论的结果(思维分层第一层里的物质基础),但你们性行为的姿势和花样,都是后天习得的。可能是怀着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认真的去研究刚刚宣布结婚的苍老师的艺术片。但更多的可能是,源自实战经验的摸索。

如果你那位,姿势风格突然变了,记得好好查查他最近的行踪。

【下期预告】

很多媒体和公众领域探讨思维,都会陷入一种低端自循环,总是把什么逻辑、换位思考、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等东西当做卖点和噱头。其实这和我之前谈到的[大部分医生其实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开这个药的梗]是一样的,商业化的社会里很多人压根没时间花四个小时把《神经生物学》略微的翻一遍,他们的意识里压根没有思维分层,没有思维的物质基础。

他们压根不知道他们讨论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在模仿那些已经获取知识创业的商业成功案例。你只销问问他们,他的知识来源,大抵都能区分出个三六九等。但,这并没有什么需要指责的,智商税还是要收的。对公众、对知识贩子,都是,人艰不拆。

上文提到一句你们可能不太注意的话: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文化层面的思维大爆炸。最近250年思维在文化层里有了很多大变革,真的不是2W、20W的字能够完全说清楚的。更为关键的是,以我有限的视野来说,目前没有任何一本书能把这次大爆炸的49个领域讲解清楚。而我,只不过是把冰山一角之下的东西,揭示出一点点。

在思维之路上,压根没有民科。没有四年大学的社会学经济学熏陶打底,你们讨论的思维就和蚂蚁摸象一样,往往有得,却很不得到。对思维类读书人来说,你们没有一个优质的老师指引方向,往往都陷入了我大清的“天朝上国”的困境:

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其实活的像条乱吠的疯狗

并没有指责的韵味,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我王一凡就是条乱吠的疯狗。作为《秋水》里略微见过大海的河伯的我来说,我想淡淡的说一句:即便你们把书店市面上所有书都读完了(大于100本书籍),其实蚂蚁如我们的人,连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依旧不知道。唯一的解药是社科!社科!试着把经济学、社会学的大学教材都略微的翻一下:

每一章里的知识含量,都够你们拓展写出十本书来普度众生。

今生是第一次,人类大脑其实非常的笨。当你们觉得某个人非常善于社交、情商非常高的时候,请相信我,他的成长环境就是如此,很大程度上都是简单的直接模仿。十年、十八年被那种环境熏陶,大脑略微正常的人都会变成那样。今生是第一次,我们此生碰到的任何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的。犯错,犯傻基本上是常态(偶尔也有运气好的时候)。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呢,别寄希望看市面上的成功学管理学书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请远离新闻和社会热点,认认真真跑到社科领域的学者微博里翻翻看,大补!

此文谈的思维分层,篇幅有限,导致在说文化层(高层)里留下了很多的坑:实战经验摸索与认知的问题、实践和认知复沓前行的问题,老师的问题,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对思维的正作用,商业时代里工作的问题,社会大分工对思维的桎梏问题,毁灭你与你无关的社会规范问题,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与理性的问题……最大的坑是:对现实世界的无知。

对现实世界的无知:以你们的信息流和接受的教育来说,你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极度无知的状态。100分的满分,1992年出生的1875W人里,能超过10分成绩的人不会超过3W。

最恐怖的是,我们压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很多社会阴暗面、社会的正能量在我们的脑海里压根就从未存在过。因为我们的大脑圈地运动,从未把这个现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圈进去过,从未遇见过。这就是为什么新闻报道出现2003年孙志刚事件、2011洛阳性奴案、以及最近高校性侵事件会一片沸腾的原因。

因为我们的大脑里,从未出现过见过这类社会阴暗面,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我还是那句话,“不是社会变坏了,而是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如此的坏,只是我们才刚刚知道这个事实而已。”与此同时,我们也压根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好的一面、正能量的一面能好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完全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极致简单的圈地运动。如果思维类读书人企图以自悟的方式企图接近理性,那给你74世的时间,你们的理性都无法演化出达尔文进化论。想要此生更接近理性,那就去圈地吧。先把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四个重镇的最基本的逻辑给圈进来,不然你们读再多的东野圭吾也是白夜行。以为有得,却很不得到。

在思维之路上,压根没有民科,更别谈中国民科。

思维分层,第一篇完。每写一篇文章就会留下七八个坑,需要另外七八篇文章把它解释清楚,至此累积的坑太多了...日后看心情更新。

评论

© 左岸读书 | Powered by LOFTER